生態素土路面是一種環保、透水、造價相對較低且具有一定強度的新型路面形式,尤其適用于人行步道、廣場、公園、小區道路等對強度要求不高但對生態環保要求較高的場所。其施工核心在于利用專用固化劑(生態素土膠凝材料)與現場素土混合固化而成。

方案設計:
確定路面的位置、范圍、標高、坡度(通常≥1%以利排水)、厚度(一般100-200mm)。
設計合理的排水系統(如盲溝、集水井),確保雨水能順暢滲透或排出。
材料準備:
生態素土固化劑: 選擇質量可靠、性能穩定的品牌產品(如東方雨虹等知名品牌)。根據設計要求和土壤條件確定型號和摻量(通常為干土重的3%-8%)。
素土: 優先選用現場或附近的開挖素土(粘性土、粉土、砂土均可,含礫石量≤30%,有機質含量≤5%)。若現場土不滿足要求,需外運合格素土。關鍵: 土壤需粉碎、過篩(一般≤20mm或按設計要求),控制含水率在最優含水率附近(通常12%-18%,具體需試驗確定)。
水: 清潔的飲用水或符合要求的地下水、河水。
場地準備:
路基處理: 清除場地內的垃圾、雜物、樹根、腐殖土等。按設計要求進行路基壓實(壓實度≥93%),確保路基平整、堅實、穩定,承載力滿足要求。如有軟弱地基需進行換填或加固處理。
放樣: 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線,標定路面邊界、標高控制點(樁)。
模板/路緣石安裝: 安裝好路緣石或模板,確保線形順直、標高準確、固定牢固。模板內側可涂刷脫模劑。
潤濕路基: 在攤鋪混合料前,對干燥的路基表面適當灑水潤濕(避免積水),利于層間結合。

生態素土路面施工的核心在于“選好土、用對劑、拌均勻、壓實夠、養到位”。它是一個對材料、配比、工藝和養護都要求精細的過程,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路面質量缺陷(如強度不足、開裂、起砂)。嚴格按照試驗確定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藝操作,特別是保證充分及時的保濕養護,是成功施工生態素土路面的關鍵。對于重要項目,建議選擇有經驗的施工隊伍并加強全過程質量監控。
